合肥恩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認證資料 Certification Data
合肥恩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 聯系人:錢曉
- 所在行業:服務-其它服務-其它服務
- 經營模式:服務商
- 主營產品:專利代理,商標代理
- 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國信大廈11樓
- 供應產品:1
南京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備案申報條件不同 如何認定
發布時間:2021-11-11南京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評價結果分為A(優 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個等次。對評價A(優 秀)、B(良好)等次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按照市相關規定給予獎勵。南京市支持高淳區、六合區在主城區建立孵化“飛地”,對注冊在高淳區、六合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內實際辦公地址在“飛地”的,經區科技局確認并報市科技局備案后,可作為高淳區、六合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創業團隊和在孵企業。現在一起來看看南京市企業申報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的條件是什么? 免費咨詢熱線:158 5515 7003(專注企業服務10年: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公司注冊、商業計劃書、可研報告、3A認證) 南京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條件 南京市申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應具備以下條件: 1.孵化器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發展方向明確,具備較完善的運營管理體系和孵化服務機制,在南京市內實際注冊并運營滿1年。 2.孵化場地集中,界限清晰,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場地面積不低于3000平方米,鼓勵對照省級孵化器認定面積標準建設。其中,在孵企業使用面積(含公共服務面積)占2/3以上;屬租賃場地的,應具有3年以上有效租期。 3.孵化器配備自有種子資金規模不低于300萬元人民幣,或孵化合作簽約不少于1家在基 金業協會或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發改部門備案的投 資機構(包括私 募股權投 資機構、創業投 資機構、私 募股權基 金、創投基 金等備案機構),并每年有不少于1個的資金使用案例。 4.孵化器擁有職業化的服務隊伍,專業孵化服務人員(指具有創業、投融 資、企業管理等經驗或經過創業服務相關培訓的孵化器專職工作人員)不少于3人,配備創業導師(指接受孵化器聘任,能對創業企業、創業者提供專業化、實踐性輔導服務的企業家、投 資專家、管理咨詢專家)不少于3人,并開展相關輔導活動; 5.孵化器在孵企業中已申請專利的企業占在孵企業總數比例不低于30%,或擁有有效知識產權的企業占比不低于20%; 6.孵化器在孵企業不少于15家,且戶均面積原則上不超過300平方米;從事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特殊領域的在孵企業戶均可適當放寬到1000平方米; 7.孵化器累計畢業企業不少于2家。 第七條 申請專業孵化器,除滿足第六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圍繞我市“4+4+1”主導產業,聚焦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醫藥與生命健康、軟件、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等八大產業,在同一產業領域從事研發、生產的企業占在孵企業總數的60%以上。 2.能夠為在孵企業提供細分產業的精準孵化服務,擁有可自主支配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能夠提供研究開發、檢驗檢測、小試中試等專業技術服務。 3.申請認定時在孵企業應不少于10家。 二、南京市眾創空間備案條件 南京市申請市級眾創空間備案,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運營機構原則上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在南京市內注冊并已實際開展運營滿1年以上,發展方向明確、模式清晰,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 2.有完善的運營管理制度,包括創業團隊和企業的入駐評估、畢業與退出機制等; 3.擁有不低于3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或提供不少于20個創業工位。同時須具備公共服務場地和設施,提供的辦公場地或工位和公共服務場地面積不低于眾創空間總面積的75%。屬租賃場地的,應保證3年以上有效租期; 公共服務場地是指眾創空間提供給創業者共享的活動場 所,包括公共接待區、項目展示區、會議室、休閑活動區、專業設備區等配套服務場地。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免費或低成本的互聯網接入、公共軟件、共享辦公設施等基礎辦公條件。 4.已協議入駐創業團隊和企業不低于10家(專業化眾創空間不低于6家); 5.具備職業孵化服務隊伍,至少3名具備專業服務能力的專職人員,聘請至少3名專兼 職導師,形成規范化服務流程; 6.應具備為入駐創業團隊和企業提供融 資服務的功能,自主設立面向創業團隊和企業的創業種子資金額度不低于人民幣200萬元,或簽約合作不少于1家在基 金業協會或省級(或副省級)以上發改部門備案的投 資機構(包括私 募股權投 資機構、創業投 資 機構、私 募股權基 金、創投基 金等備案機構),幫助創業團隊和企業解決投融 資需求不少于1項; 7.能夠向創業者提供技術創新、信息咨詢、科技中介、金融對接、成果轉化等服務。每年開展的創業沙龍、路演、創業大賽、創業教育培訓等活動不少于5場次。 申請市級專業化眾創空間備案,除滿足以上規定的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圍繞我市“4+4+1”主導產業,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醫藥與生命健康、軟件、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等八大產業為重點,緊密對接實體經濟,聚焦某一細分產業領域,且該領域內入駐的創業團隊和創業企業數占眾創空間內所有入駐創業團隊和創業企業總數的50%以上; 2.與1家以上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或與科研院所、高校重點實驗室進行合作,能借助合作主體的科研與制造能力、管理與市場渠道資源,服務于建設主體轉型升級、新業務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有可持續運營機制和管理模式。